
子程新輝
ZICHENG ELECTRONIC

咨詢熱線:
服務熱線:

131-8386-5499
131-8386-5499
131-8386-5499
131-8386-5499
作為數字化產業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物聯網迎來了黃金發展期。物聯網通信技術通過數據的采集、分析、輸出,從淺層次的互聯工具和產品深化,到成為重塑生產組織方式的基礎設施和關鍵要素,正深刻地改變著傳統產業形態和人們的生活方式,泛在物聯的時代已然到來。
由于物聯網場景的復雜化、碎片化,使得市場上缺失高效靈活的物聯網方案,行業發展受限,天花板亟待進一步打開,物聯網技術及生態融合是產業需求也是大勢所趨。市場上有眾多的物聯網IoT技術解決方案,例如ZETA、LoRa、Sigfox、Zigbee、藍牙、RFID、WiSun以及基于授權頻譜的NB-IoT等技術。
但這些技術并不能相通,每種協議的終端只能與其對應的網關通信,導致物聯網IoT終端成為一個個孤島。比如資產的盤點以及流轉跟蹤在不同場景需要用到不同的協議,如物件在倉庫內基于ZETA等主動上報的物聯技術;而出倉庫時的掃描記錄、快遞點位的跟蹤以RFID、二維碼等技術為主;在高速公路上的可視化跟蹤需要用4G、ZETA等技術,而在沙漠、公海等通信覆蓋有限的場景又采用衛星通信,這樣導致各個環節需要不同的物聯技術方案以及線上化管理并不能完全打通,極大地增加了運營成本。
除不同協議之外,由于物聯網的碎片化應用,物聯網終端即使采用同一協議,在不同場景也會用到不同參數。比如在工業、電力行業,設備的監測數據一般要求較高速率的傳輸。針對站點獲取困難、容量要求較低和傳輸速率低的場景,則對接收靈敏度要求比較高。下表列出兩種典型Advanced M-FSK兩種速率:
因為速率不同,兩者對同步靈敏度要求都完全不一樣,對相應發射端導頻長度和接收機算法要求就不一樣。如果使用一套高靈敏度接收同步算法覆蓋所有速率,則在使用高速率場景時,同步算法就會顯得冗余,意味著功耗較大,資源浪費。
如果把現有技術關注局部連接,技術多而不通,數據難以融合,歸納為LPWAN1.0時代,那么我們急需一個讓各種技術融合貫通,讓物理世界極低成本、無感、低碳連接的“LPWAN2.0時代”。
如果說LPWAN 1.0技術是為了連接,那么LPWAN 2.0的技術演進方向將會是從場景中來到場景中去,其中非常重要的實現基礎便是“軟件定義物聯網芯片”。
綜上,縱行科技在繼自主創新研發“Advanced M-FSK”物理調制技術上又提出“軟件定義芯片(DSP + ASIC)”架構的物聯網設計理念,讓一顆物聯網芯片能支持多種通信協議以及同一種協議不同速率得以實現。而其中核心技術之一是DSP技術,即如何通過DSP來定義物聯網的物理層調制和解調技術。
下一章將著重介紹一下DSP的結構與特點。